CT体检车检查设备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60号出版物)将辐射损伤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
1.随机性效应:无剂量阈值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无关,任何微小的剂量也可引起效应,只是发生的几率极其微小而已。如:致癌效应(癌症 、白血病) ; 遗传效应(损伤发生在具有遗传信息的功能细胞上,发生的效应将显现在受照者的后代身上)。
2.确定性效应:射线照射人体全部或局部组织,若能杀死相当数量的细胞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充,则这种照射可引起人类的确定性效应。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且存在剂量阈值。
胚胎或胎儿在不同发育时期受照后出现的效应有所不同,这其中既有确定性效应,也有随机性效应,主要包括:胚胎死亡(受孕后0~9天受照);畸形(受孕后9~42天受照,可能引起正在发育的器官畸形,属于确定性效应);智力低下(妊娠8~15周受照最敏感诱发智力低下概率最高,可达40%其次为16~25周);诱发癌症(受照胎儿出生后十周岁之内白血病和癌症发病率增高)。

电离辐射相关的量和单位
国际上选择和定义辐射量及其单位的权威组织是ICRU(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为临床放射学等领域提出了电离辐射量和单位的定义等。
1.照射量X:照射量表示X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dm)空气中,产生出来的所有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气中时,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量(dQ)的绝对值,即X=dQ/dm。但目前照射量测量仅适用于射线能量在10keV到3MeV之间的射线。其单位是(库伦/千克),简写成C/kg。曾经以伦琴为单位,简写为R。1伦琴(R)=2.58×10-4库仑/千克(C/kg)照射量较小时,常用毫伦或微伦表示,照射量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的增量。
2.吸收剂量D: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千克)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焦耳)大小的物理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J/kg(焦耳每千克),专用名称为戈瑞(Gy)与原有单位拉德(rad)换算为,1rad=10-2J/kg=10-2Gy,它定义为任何电离辐射授予质量(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Een)除以dm的商,即:D=dEen/dm,式中dEen为平均授予能。吸收剂量适应于任何电离辐射及受照的任何物质。单位时间内吸收剂量的增量称为吸收剂量率,单位J/(kg·s)(焦耳每千克每秒)。
3.当量剂量H:当量剂量即为人体实际接受的或可能接受的吸收剂量和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它已经含有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意义了。对于某种辐射R在某个组织或器官T中的当量剂量HT·R可由下列公式给出:HT·R=ωR·DT·R式中ωR辐射权重因子;DT·R为辐射R在组织或器官T中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由于ωR无量纲没有单位,因此当量剂量与吸收剂量的单位相同,即J/kg(焦耳每千克),专用名是希沃特(Sv)曾用单位雷姆(rem)。我们拍一张胸部X光片,胸部组织大约接受0.02毫希沃特剂量。
4.有效剂量E: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对辐射的敏感度不同,所以虽接受相同的当量剂量,但造成的健康损失(患癌症或不良遗传)的风险(概率)却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组织器官,照射相同的辐射所造成的伤害不同。因此又定出组织权重因子(ωT)来代表各组织器官接受辐射对健康损失的概率,即:ωT=组织T接受1Sv时的危险度/全身均匀受照1Sv时的总危险度。若把各组织器官的当量剂量H与其权重因数的乘积再累加起来,即成为有效剂量E。E代表全身的辐射剂量,用来评估辐射可能造成我们健康效应的风险,单位与当量剂量相同也是希沃特(Sv)。
E=∑TωT·HT式中HT为组织T受到的当量剂量;ωT为组织T的权重因子。
也正是通过对放射线剂量的深入研究和精确计算,我们才能够将其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中来,通过对不同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的组织权重因子,制定严谨的放疗方案,勾画精确的靶区,分配合适的电离辐射剂量,通过确定性效应来对深层肿瘤组织进行灭杀。